close

      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(記者 江國成 張舵 王敏)當今世界,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,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,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,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,誰就能占領先機、贏得優勢。
      傳統產業發展,面臨技術瓶頸
      近年來,隨著我國經濟從高增速逐級下行,放慢至7.5%左右的中速增長,多年來被GDP高增長掩蓋的一系列問題開始顯現。
      在外需不振、能源、資源和環境等因素的制約下,一段時間以來,鋼鐵、電解鋁、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屍利潤下滑,企業經營困難,曾經風光無限的鋼鐵、煤炭等行業盈利減少,有的掙扎在盈虧點邊緣。
      據工信部等提供的數據,2012年底,我國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、平板玻璃、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%、73.7%、71.9%、73.1%和75%。
      與此同時,高端鋼板、玻璃、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舶等產品主要依賴進口。在裝備製造業,包括高端醫療設備在內的許多行業被進口產品一統天下。在光伏、LED照明等產能過剩的新興產業,芯片等核心部件大量依賴進口。
      我國傳統產業的粗放發展,低水平重覆建設,不但引發產能過屍加重以霧霾為代表的大氣污染、水污染和土壤污染,還暴露了產業技術含量不高,發展遭遇技術瓶頸等問題。
      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表示,當前,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,但生產力總體水平仍然不高。必須依萍即蔥攏檔投閱茉礎⒆試礎⒒肪車南模噝灤凸ひ禱⑿畔⒒⒊欽蚧⑴┮迪執八幕健鋇姆⒄溝纜貳�
      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對記者說,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屍暴露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、結構性問題和矛盾。“這種狀況持續發展下去,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,造成行業虧損、職工失業、環境惡化等問題,直接影響產業健康發展。”
      沒有科技創新,轉型困難重重
      長期以來,我國產品主要依賴數量和價格優勢,缺乏核心競爭力,附加價值較低,處於產業鏈的中下游,無法賺取豐厚的利潤。
      數據顯示,2013年我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達57.3%和29.9%,但很多商品核心技術掌握在外方手中。其中機電產品61.2%是外資企業生產的,高新技術產品73%是外資企業生產的。
     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、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說,我國雖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產國,但低端鋼過剩、高端鋼不足,產業集中度低,自主研發能力不乾行業發展舉步維艱。
      “中國企業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通過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,才能實現強國之夢。”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總經理李長印表示。
      面對民船市場萎縮,中船重工研製的船舶“電力心臟”,使數千噸甚至上萬噸的船電力驅動,不僅避免了柴油機組在低速低功率條件下的高噪音高排放,而且比柴油機節能10%至15%。多項科技創新,使中船重工連年實現營業收入、利潤總額同比增長,在船市“寒冬”中格外耀眼。
      科技創新不僅是企業戰勝危機的法寶,更決定著我國經濟調整、轉型升級的成敗。面對國際經濟不景氣,美國等發達國家紛紛提出“再工業化”,重塑競爭優勢,也是為工業化尋求新的科技支撐點。
      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指出,在世界經濟一體化、產業競爭不斷加劇的形勢下,只有通過戰略轉型,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。
      實現創新發展,有待三個突破
      當前,科技創新使產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,讓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。
      專家指出,在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方面,中國仍面臨諸多瓶頸,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。要實現創新發展,至少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:
      一是減少市場干預,激發創新活力,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。
      從國際比較來看,美日韓等國研發經費中,企業占比均超過65%,其中日本企業達到80%,在技術創新競爭中表現出較大的積極性。而我國企業研發投入明顯偏低,對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推動力偏弱。
      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程說,美國是市場競爭意識較強的國家,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受到嚴格限制,以免市場信號失真,及企業創新受到抑制。
      即使是政府主導經濟發展,日本也極力維護公平競爭,對大小企業的研發工作一視同仁,充分予以鼓勵和扶持。
      二是彌補市場和政府失靈,提高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率。
      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認為,中國的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率一直偏低,單純依市場或政府力量均難以奏效。為了在產學研之間形成合力,發達國家制定了涵蓋範圍廣泛的知識產權制度,有效支撐科技成果的分享機制。
      三是創造寬鬆環境,吸引優秀人才,鼓勵跨界流動。
      眼下中國科技界浮躁風氣濃重,嚴重影響科研質量和人才使用。美日作為全世界和亞洲範圍內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國家,其培養和使用人才的經驗值得借鑒。從1950年到1990年,日本公用教育經費總額增加了100多倍,年平均遞增14%。由於普及高中教育,為消化、吸收和改良國外先進技術,創新科技奠定了堅實基礎。  (原標題:牢牢抓住牛鼻子——從科技創新看產業結構調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bffypzdr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